北河村荷塘,山西山东商会也非常看好这次的乡村建设!
“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东有绿,刷爆朋友圈,亚赛小江南”山西运城垣曲县北河村的村民自豪地介绍着自己的美丽家园。支撑他们底气的,是村中大大小小的6个亲民小游园:368株石榴、苹果、桃、杏、山楂、核桃、樱桃等果木类树木;3235株法桐、五角枫、红叶李、雪松、白皮松、大叶女贞、冬青、竹子等乔木类植物;7376株爬山虎、紫藤、凌霄等爬藤类植物,还有那“接天莲叶无穷碧”的万亩湿地荷塘。
岭回村鸟瞰
曾经破破烂烂,杂乱无章的北河村在短短的一年多时间里脱胎换骨,成了一个望的见山、看得见水、听得见鸟语、闻的见花香的宜居村,这里,是山西省财政厅发挥“一事一议”财政奖补作用,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一个缩影。
财政奖补做推手
“‘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是指农村村级公益事业由村民议事决定建设项目,受益村民按标准进行筹资筹劳,财政按村民自筹资金的一定比例给予奖补。近年来,全省各级财政部门因地制宜,充分发挥财政奖补作用,积极开展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工作,使农村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山西省财政厅农村综合改革处处长王上福说。
南堡村一角
据介绍,山西省于2013年启动了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工作,2013、2014年连续支持祁县、应县、武乡县3个县进行试点工作,各试点县每年安排奖补资金2000万元。2015年美丽乡村试点县扩大到11个,各试点县每年安排奖补资金1000万元。11个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县分别是:太原阳曲县、大同阳高县、朔州应县、忻州原平市、晋中祁县、吕梁离石区、阳泉郊区、长治武乡县、晋城阳城县、临汾襄汾县和运城垣曲县。
无恨村村貌
“‘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对于垣曲这个财力薄弱的山区贫困县来说犹如雪中送炭、雨中送伞,有效保障了全县农村建设的资金投入,全面改善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使垣曲县的农村面貌发生了根本改变。”垣曲县县长杨彦康有很多感慨。
王茅镇是北河村的上级单位,镇长台雷介绍说:“过去村里要干点公益事,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不高。现在,村里要做公益事,都由群众自己做主商议决定,国家财政还拿出钱对村级公益项目进行奖补,这多亏了“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的好政策。”
山西阳泉郊区,近年来以美丽乡村建设为载体,整合各类建设资金,积极引入社会资金3亿元,现在投入的试点项目大部分已经完工,今年又与附近大南沟村实现跨乡整合,连片打造美丽乡村,成为了阳泉市美丽乡村的标杆。
据了解,山西省美丽乡村建设2015年投入资金1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补助6906万元,省级财政3094万元。2016年从“一事一议”资金中预留9000万元,加上中央投入6906万元,共计15906万元。在财政奖补资金的助推作用下,山西各试点县(区)积极整合其它涉农资金和社会力量参与到美丽乡村建设中来,已初步形成了“农民筹资筹劳、政府财政奖补、部门投入整合、集体经济补充、社会资本参与”相结合的多元化投入格局。
竞争立项助落地
7月8日上午,山西省财政厅在运城市召开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县竞争立项会,运城13个县(市)长你方唱罢我登场,比项目,拼规划,争建美丽乡村。
“竞争立项,目地是引起各级政府部门领导重视,调动了广大百姓的积极性,从上到下聚集人气,对资金、资源、产业形成整合,进一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山西省财政厅农村综合改革处副处长张军民说。
据介绍,2016年山西省将美丽乡村试点县扩大到了16个,并重点向贫困县倾斜。而为了进一步发挥财政奖补力度,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落地实施,财政部门采取了竞争立项激励机制,按照“公平竞争,择优选取”的原则,在县(市、区)积极申请的基础上,综合考量各申报方的具体情况,产美丽乡村试点县。省财政每年组织对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和奖补资金使用的情况进行绩效评价,并将绩效评价结果与下一年度奖补项目挂钩。
事实上,为了进一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精准实施,山西省财政厅农村综合改革处还特意组成了调研小组,前往国家财政部了解全国美丽乡村建设开展情况;走进贵州、河南等省份实地考察,就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工作进行专题学习调研。
“今年5月初,我们对全省11个试点县进行了全面了解,实地走访了36个村。通过实地查看建设内容、调阅相关资料、与当地村民交谈、召开座谈会等方式,掌握项目进展情况。”山西省财政厅农村综合改革处陈朝信介绍说。
“从调研情况看,我省和全国先进省份美丽乡村建设有一定的差距,但是我们也有一些试点发展势头很好,正在向生态环境优美、产业特色鲜明、公共设施齐全、历史文化彰显的美丽乡村大踏步迈进。”王上福说。
据了解,山西省财政厅正在制定全省“十三五”美丽乡村发展规划,围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以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促进农民脱贫致富为发展目标,以改进与优化区域内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建设美丽乡村试点为平台,积极整合统筹发改、交通、住建、环保等多部门的专项资金和产业发展资金,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负其责、各记其功、形成合力”的原则,统一规划指导,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落在实地。
真抓实干见成效
山绿了、水清了、鸟来了、农民富了。经过广大干部群众的真抓实干,山西美丽乡村建设取得了极大成效,漂亮的民房鳞次栉比,亭台伫立于水中央,一幅幅青翠自然、整洁幽静的风景。或漫步在村中,或徜徉于田野,都会让人产生“此间乐,不思蜀”的感慨。
“在被确定为全省美丽乡村试点建设县后,我们便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改善农民生活水平,推进农业农村工作的有力抓手,努力让现代农村更富、更美。”垣曲县副县长王小虎介绍说。
垣曲县英言乡无恨村是一个老村、旧村, 按村里人的说法,过去“污水横流,夏天臭气熏人,冬天垃圾飞舞”,在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后,对村内所有的陈年垃圾进行了全面清理,实施了惠及215户村民的供水工程、总长11.9km的村内给排水工程,村内村周实施了整体绿化,共栽植各类苗木74725余株,绿化面积15000㎡,
“我们村建起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厅,村内娱乐广场还安装了太阳能景观灯。最主要的还是咱的收入,比以前翻了十几倍。”说起无恨村的变化,村民杨小让似乎能说上三天三夜。
“南堡美丽乡村建设重点突出的便是原始、古朴、田园风格,比如木栅栏、木牌楼、木元素为主的小广场以及就地取材的鹅卵石做路沿石,包括绿化采用本地乡土树种,只有这样,才能不变味道。”垣曲县历山镇南堡村书记黄云说:“下一步,我们将开挖鱼塘建设垂钓园,恢复古法油坊、磨坊、酒坊、手工豆腐作坊等传统技艺,还将引导村民大力发展农家乐等等。”
垣曲县城东南部的皋落乡岭回村,这里的山桃花素有“三晋迎春第一花”之美誉。“目前我们已初步形成了“土地胜工厂,农民变班工,离土不离乡,收入有保障”的良性发展势头。”村支部书记兼村委主任常仁科自信满满
“我们现在有钱赚、有出路。村里还修起了学校、医务所、活动广场和老年活动室,生活一天比一天好了。”村民赵二深有感触地说。
在山西,这样的试点县、试点村还有很多:
吕梁市离石区,政府按照“田园美、家园美、生态美”的标准,实施以信义镇为主体,5个村连片打造的建设模式,形成了集休闲观光、文化旅游为一体的美丽乡村离石一日游线路,5个连片村统一规划、整合资金,公路建设、沿途绿化、河道治理、农家乐、生态旅游同步推进,取得了显著成效。
晋城市阳城县,县委、县政府把以旅游为导向的美丽乡村建设,作为经济工作和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全力打造实现“悠然阳城”的战略目标。2015年,该县实施了东起磨滩、西至董封串珠成链的美丽乡村休闲示范带建设工程,共涉及东冶、董封等6个乡(镇)42个村,整合各类资金3亿元,实施了完善提质、环境整治、农业产业、绿化生态、文化挖掘等七大工程,村容村貌发生巨大变化,农民脱贫增收效果明显。
“美丽乡村建设让我们脱贫致富,过上了的幸福生活,是一件大好事。”话语朴实,却是发自农民群众的心底。
山西,正在美丽乡村建设的快车道路上行稳致远。
电话/传真:0351-8224667
电子邮件:sxssdsh@163.com
邮政编码:030006
联系地址:山西省太原市长治路
306号火炬创业大厦C座15层